从数度“闯关”到最终成行,“沪港通模式”被认为是MSCI“纳A”的重要“加分项”。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沪深港通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融合找到了一种模式,成为两种制度之间的“翻译器”“转换器”。 某些情形下,如果翻译国外标准,就不符合国内标准,监管部门或者司法机关会不会认为相关电商企业没有如实向消费者展示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强大动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汽车、石油加工、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利润明显回暖。 共达电声表示,未来将持续开拓市场,改善产品结构;提升管理效能,降低成本费用。预计2019年半年度将实现净利润600-800万元,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券商纾困民企 资金加速入场 吉木乃县最正规信用最好的配资公司
实际上,国庆节后,科大讯飞股价便开始遭遇冲击,短短7个交易日累计下跌28.95%:在此背景下,10月12日晚间,科大讯飞公告称,今年4月26日多位董监高的减持计划发布后不但一股未减,而且主动取消,原因正是“鉴于目前二级市场的情况”。同时,10月16日晚间,科大讯飞公告称,董事长、总裁刘庆峰计划增持公司股票,增持金额不低于12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处于三季报敏感期不得交易股票,刘庆峰只能等到10月25日才能实施增持。一年前的10月16日开始,科大讯飞也是连续大跌三日,但很快就走在了冲击千亿市值的路上。2017年11月22日,科大讯飞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市值大关。但好景不长,今年以来,科大讯飞已经累计下跌48.42%,股价近乎腰斩,市值也缩水到425亿元。眼下,科大讯飞的2018年三季报公布在即,刘庆峰的增持计划也将随后实施。而这,能拯救负面缠身的科大讯飞吗?接连遭遇质疑很难想象,作为A股如此稀缺的标的,科大讯飞却并不是机构投资者的宠儿,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便很少出现机构投资者的身影。Wind数据显示,目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只有25.19%,这显然是与号称“任何一个方向都支撑得起千亿市值”的科大讯飞不匹配的。对此,在今年8月14日的机构集体调研中,董事会秘书、副总裁江涛对此回应称:“我也问过一些基金经理,他们表示现在不能提供一个合理的模型来体现科大讯飞的估值,所以机构投资会比较烦恼,科大讯飞现在是在做创新型的事情,在一个新开辟的市场,没有太多同行可以参照,所以对于很多需要走严谨流程的公募基金来说比较难以操作。”市场人士指出,一直以来,对于应该用什么样的估值模型去定义科大讯飞在机构投资者中是有分歧的:一方面,科大讯飞的业绩含金量到底如何?另一方面,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成色到底几何?在去年,科大讯飞遭遇的是业绩上的质疑。当年的8月29日,长江商学院教授薛云奎发布文章,称科大讯飞“在其光鲜的增长背后,其实隐含了巨大的风险”,并对科大讯飞提出了多方面的质疑。而最近的两次事件,则让这种质疑从业绩层面上升到了业务层面。一则是今年9月的“同传涉嫌造假”风波,最终以科大讯飞迅速澄清,爆料人出面致歉告终;而另一则便是近日的“扬子鳄保护区违规侵占”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