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内部,天风证券成立由公司董事长担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金融扶贫工作管理机制,由公司执行委员会统筹决策。在落实层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将扶贫当成一个系统工程,依托自身强大的产业研究团队,走村串巷,为每个地区量身定制了一套帮扶方案,在此基础上精准对接,激活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能力。 证监会查配资利好什么股票
“现在壳资源不吃香了,已从卖方市场演变为买方市场。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打折出售、业绩对赌等情况出现并不奇怪。”投行人士对记者说,对买家而言,业绩对赌是弱市下防止公司业绩变脸的风控措施,这种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被效仿。卖壳附加“保质期”今年以来,控股权转让交易层出不穷,但从近期的案例看,交易结构变复杂了。新研股份10月17日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周卫华、王建军及股东韩华等6名股东,拟将所持11.5819%的股份转让给新余华控。另外,股东韩华、杨立军夫妇拟将其所持10.5535%股份的投票权,待本次交易完成且周卫华前次重组时做出的承诺期限届满后,委托给新余华控。交易完成后,公司实控人将发生变更。对价方面,双方约定应在不低于法律法规允许的协议转让定价下限基础上,参考上市公司整体估值104亿元,由各方协商敲定。以10月16日收盘价7.07元/股计,新研股份市值约105亿元。少见的是,交易约定了业绩对赌。韩华、杨立军向新余华控承诺,新研股份核心子公司明日宇航2019年至2021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亿元、5亿元及6.6亿元。若低于上述承诺,需给予补偿,相关管理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此外,近期拟出让控股权的合力泰、喜临门、松发股份,也均有业绩对赌机制。如合力泰实控人文开福向受让方福建电子信息集团承诺,上市公司2018年度至2020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56亿元、14.92亿元和16.11亿元。控股权交易以往多是“一锤子买卖”,业绩对赌常见于并购重组。往前追溯,对赌式卖壳的“吃螃蟹者”是去年底易主的中超控股。不容忽视的大背景是,过去几年风起云涌的重组浪潮过后,部分并购案例出现业绩变脸、承诺方赖账甚至失联等事件,昔日高价买入的“香饽饽”转眼成为“烫手山芋”。“增设业绩对赌,是买方的一种风控措施,避免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变质’。”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好比是卖东西,原来是一口价抢着要,现在生意不好了,卖家承诺买贵了就补差价。”对赌机制有门道从共性看,上述易主案例均有业绩对赌,且卖方均存在较大资金压力,但落到具体个案又迥然不同。新研股份案例中的业绩承诺人韩华、杨立军并非公司实控人,而是子公司明日宇航的原实控人。2015年底,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明日宇航100%股权,搭建“农机+军工”双主业格局,韩华夫妇成为新研股份重要股东。明日宇航承诺2015年至2017年分别盈利1.7亿元、2.4亿元、4亿元,合计8.1亿元。最终,三年实际兑现业绩8.11亿元。从业绩贡献看,明日宇航已是新研股份的“顶梁柱”,且其重组业绩承诺期刚过。在此背景下,为防业绩变脸,掌舵明日宇航的韩华、杨立军成为新的控股权交易的业绩承诺方也顺理成章。从接盘方看,新余华控的实际控制人为华控基金总裁张扬。华控基金管理着多家以通用航空、军工产业为主要产业研究及投资方向的私募基金,看好上市公司军工业务发展前景,未来存在资产整合预期。其余三个案例的业绩承诺方均是上市公司实控人,但对赌成色及机制不尽相同。在松发股份的卖壳交易中,原实控人承诺未来三年每年净利润均不低于3000万元,这一数字约为公司2017年净利润的65%,实现难度相对较小。最豪气的是合力泰,其未来三年业绩承诺数合计高达44.59亿元,对应的净利同比增幅分别为15%、10%、8%。特别的是,补偿模式并非简单的“补差价”,业绩实现情况将与本次交易对价挂钩。极端情况下,存在交易对价需全部补偿给买壳方的可能。但与之对应,合力泰的股权转让价为不低于6.86元/股,较市价有约22%的溢价,交易总价不低于32亿元。“总的来说,交易条款越是严密复杂的案例,往往是卖壳方比较着急,存在债务危机等情况。”市场人士表示,“现在,买壳方处于强势位置,但因重组政策及监管环境等限制,也不轻易出手,会反复砍价比较。”从既有案例看,对赌式卖壳并未受市场热捧,合力泰公布易主消息后股价连日下跌,新研股份股价更是连续两日跌停。另一方面,始作俑者中超控股没能开个好头,新老实控人因股权转让款事项分庭抗礼,令上市公司经营陷入僵局。 证监会查配资利好什么股票
珠海银隆在函件中表示,今年3月份公司完成管理层变更,选举卢春泉任董事长、聘请赖信华担任公司总经理,原珠海银隆创始团队中孙国华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总裁职务,在4月份公司监事会亦发生变化。而在新一任董事会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履职过程中,发现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存在频繁关联交易,部分交易存在异常与疑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在这次的管理层变动中,银隆董事长与总裁两个职位都不再由创始人团队中的人员担任,但银隆原创始人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继续担任银隆公司董事。新任管理团队中,董事长卢春泉为普润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后者是珠海银隆2015年进行第二轮融资的主要投资方之一。赖信华则有格力背景,其在2017年6月前后加入珠海银隆,分管生产、技术。珠海银隆表示,就新管理层履职过程中发现的部分交易存在异常和疑点,公司自2018年7月底开始委托律师事务所及会计事务所就公司与大股东银隆集团及实际控制人魏银仓、孙国华及关联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事项作了专项尽职调查和审计。报告显示,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公司财产损害公司利益,部分行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今年10月10日,珠海银隆召开监事会,决议责令公司追究相关公司和人员的法律责任,追回被侵占款项。在10月18日,公司正式就三起大股东及关联方侵害公司利益事项向珠海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三期案件标的总额超过7.8亿元,其中本金部分6.8亿元。对于关联交易中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司已经向珠海市公安局经侦局进行报案,涉案金额2.7亿元,目前法院已经正式受理。银隆:当前生产活动正常珠海银隆因董明珠的青睐走向大众视野。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董明珠实际出资为1.92亿元,持股17.46%,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珠海银隆的股东还包括多家明星投资者,例如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京东系的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董明珠牵头各路资本投资珠海银隆后,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4月,该公司陆续完成管理层变更,随之,珠海银隆逐渐曝出各种问题。今年5月份,媒体报道珠海银隆在河北邯郸、成都的园区相继被曝多条生产线停工、大批员工出走;7月份,南京银隆产业园由于和业主方的纠纷未平,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接连而至的风波把银隆推向了质疑的漩涡。11月13日,珠海银隆方面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案件正在诉讼阶段,对此事暂时不作评论。”谈到珠海银当前生产情况时表示,8大园区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生产效率相比之前也有明显提高。该负责人同时回应了被媒体曝出的诸多问题,表示此前媒体对邯郸园区问题存在误读,邯郸园区不存在停产状况,该园区当前生产正常,现有员工3000多人,主要生产材料、电池、PACK、储能产品,还有物流车等专用车。南京园区现在也一切正常。在今年8月份,珠海银隆总经理赖信华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称,珠海银隆确实面临一些问题,如长期没有收回的应收账比较多,之前管理层盲目生产,造成的库存压力也很大,这些都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赖信华表示,“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解决历史问题,确实得一步一步来,现在要保证正常的订单流动起来,去掉库存,让企业回归常态发展,这是一个过程。”董明珠是否会出面?面对珠海银隆的突然变故,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的行动将成为焦点。作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的董明珠会否出面承担更多责任?珠海银隆未来会否烙上更多格力“色彩”?格力电器方面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对这一层面的事情暂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中旬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在行动”报道组走进格力电器对话董明珠,在谈及珠海银隆时,董明珠表示仍然看好珠海银隆的安全性与技术优势,尤其是它的储能技术。她表示:“银隆这个项目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企业有一些管理漏洞。”而在今年早些时候,有关银隆遭遇经营困局的消息不胫而走时,赖信华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董明珠没有参与银隆管理,但有时候会和她交流。洛阳银隆首台整车下线珠海银隆风波不断的同时,作为其重大在建项目之一的银隆新能源(洛阳)产业园(下称“洛阳银隆”)近期却屡屡传出新战果。据洛阳日报报道,10月30日上午,银隆新能源洛阳产业园联合厂房1号车间试运行,并举行了首台新能源整车下线仪式。报道称,此次1号车间试运行和首台新能源整车下线,标志着洛阳银隆项目为全面竣工投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按照珠海银隆与洛阳市政府的协议,双方将在洛推进纯电动商用车、纯电动特种专用车、新能源环卫车、新能源皮卡车、纯电动农机具等多个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及产业化。同时,银隆还将布局钛系列电池生产基地,开展钛系列电池、储能电池、启停电池、动力总成等产业化项目,进行储能电站和充电应用等本地化推广项目。此外,银隆还将把河南作为重要的产业基地纳入集团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规划和引导战略供应商来豫建厂,促进配套产品供应的逐步本地化。如此规模庞大的洛阳银隆项目何时能够最终建成?原先计划的功能是否能够一一实现?首台新能源整车下线后,整体生产计划又是如何?带着疑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与洛阳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对方回应称企业的生产经营细节情况尚不掌握。洛阳银隆相关负责人则回应称,目前项目整体依然在建。洛阳银隆厂区比较大,将近3000亩,下线新车的厂房只是一标段的其中一个厂房,项目要分好多标段。如需进一步采访需要与珠海银隆总部提前申请。珠海银隆相关负责人则简单回应表示,目前洛阳园区按照既定规划正在建设。 摘要 由于被认为这将是巴菲特和芒格主持的最后一次股东大会,会上多个问题都指向继任者。巴菲特虽然没有直接回应,但他将会上一些问题交由去年提拔的两名高管格雷格·阿贝尔和阿吉特·吉恩来回答。《华尔街日报》4日称,这两个人可能就是继任者。在股东大会上回答问题是他们影响力在公司日益上升的迹象,二人很少在公共场合讲话,但股东们日益希望听到他们的声音。 证券时报记者:此前有不少报道称在香港配资是很容易的,杠杆水平也可以做到很大,并通过沪深港通买入A股,对此您是怎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