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氟磷酸锂价格有望走出底部 延安必康业绩增长再增稳定器 10月24日晚间,汉鼎宇佑(300300)披露了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3.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6.20%,呈飞速发展态势。 净利润的增长,离不开主营业务的稳定发展。据了解,汉鼎宇佑作为一家赋能型平台企业,近年进一步深化战略聚焦的发展战略,聚焦主营业务,形成了智慧城市及金融(To B)和智慧医疗及商业(To C)两大核心业务群。 报告期内,智慧城市业务稳定,公司凭借工程领域“12甲”资质和融资租赁的业务积淀,提供智慧城市规划、集成及运营的服务,同时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团队,在原有智慧城市业务的基础上依托智能技术提升运营能力,积极提高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 11月地方债发行额料不足500亿 创三月份以来新低 方正证券拟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我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能够保证制度健康平稳运行 汇添富科技创新主题基金表示,除按照上述“自下而上”的个股精选策略,还将多维度分析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具体包括:研发投入绝对额及营收占比,研发人员数量,单人产出和人均薪酬,研发团队组织模式和激励方式等。重点考察公司能否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构建商业模式“护城河”,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是否积极应对产业变化趋势,提前进行研发储备和产品布局,以求持续成长并创造股东回报;根据股票自身的流动性,决定在基金组合中所占的比例;考虑不同行业股票的成长驱动力,均衡配置各行业的资产比重。 《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证监会官网发现,今年以来,针对并购重组,证监会已经多次发布审核新规。 公司称系剪辑拼凑、后期合成 有在牛金所配资的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类统计发现, 138家上市房企中,共有89家在今年前三季度出现归母净利润增长、扭亏为盈或减亏的业绩向好信号。不过记者同时发现,上市房企的净利润贡献度进一步向头部房企倾斜,而行业的马太效应也在持续强化。三季报业绩整体向好之下,房地产板块的价格也随之启动。而在反弹之下,自10月8日至31日期间的地产指数合计回撤仅为4.05%,远低于同期上证指数高达7.75%的跌幅。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调控压力仍未放松的背景下,上市房企的基本面底部稍微到来,而上市房企间的合作、整合现象可能也将增多。马太效应强化地产行业仍然头顶政策调控压力的严冬下,其三季报业绩仍然呈现乐观信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138家上市房企今年前三季度的合计归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达1206.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达30.65%。与此同时,上市房企增收家数也在悄然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出现同比负增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56家,占全部138家地产上市公司的40.58%;该比例较去年同期的62家已有所收缩。其中,高喊“活下去”的万科A(000002.SZ)仍然以139.85亿元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位列所有上市房企之首。不少上市房企的业绩增长正是房地产主业仍然持续增长的结果。例如万科A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的1760.2亿元营业收入中,房地产业务的贡献就达1675.6亿元;再比如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达225.09%的广宇发展就表示,其前三季度营收增长49.89%的主要原因是“本期商品房交付项目的数量、面积较上年同期增加,导致售房收入及成本相应增加。”不过,也有部分房企的业绩增长并非得益于房地产本身——例如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增1.86倍的中天金融(000540.SZ),其通过处置子公司股权获得了81.60亿元的投资收益;再如前三季度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9.19%和35.50%的绿地控股(600606.SH),其1041亿元的房地产收入仅同比增长了14%,而基建产业收入则大增达43%。“今年监管层不断出台稳增长等政策后,基建业预期受到相当程度的提振,而部分地产公司的业绩增长也和基建业务的复苏有关。”10月31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地产行业分析师表示。事实上,房地产调控带来的价格调整亦被部分房企所考虑。以万科为例,其报告期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达41.4亿元,影响其归母净利润减少19.6亿元。虽然上市房企的整体利润出现明显增长,但具体来看,头部上市房企才是贡献行业净利润的主力。记者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排名前10的房企的合计净利润达705.53亿元,占全部房企净利润的58.46%。去年同期,这一比例仅为52.32%,这也意味着,排名前10的头部房企贡献的净利润就占据了全部上市房企的近六成,头部上市房企的净利润集中度提高了6.14个百分点。对于数据反映出来“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从业人士也深有体会。“部分上市房企业绩的向暖并不能代表行业,也不能忽视房地产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压力,一般资金、项目等资源会更加的向大中型房地产企业聚拢,而这些企业也大多是上市房企,但很多中小房企的经营形势仍然相当严峻。”10月31日,一家上市房企旗下项目销售负责人表示。降杠杆趋势明显行业两极分化的情况下,一些房地产企业正在对负债率进行调降。截至今年三季末,共有71家上市房企的负债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其中25家上市房企的负债率下降超过5%,其中下降最多的1家为海德股份,截至今年三季末的负债率仅为37.87%,同比下降50.13%。138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负债率从63.08%下降至62.95%,下降13个BP。负债率的下降,一方面与信贷政策的收紧直接相关。据央行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类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较2017年全年下降1.5个百分点。“投放房地产行业的新增信贷比例整体出现了减少,资管新规的出现收紧了其在其他非标渠道的融资方式,这让一些房地产企业不得不自降杠杆。”10月31日,东北一家国有大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表示,“融资利率的抬升,还有一些房企也不得不寻求利率更高的类金融融资,导致其财务成本出现上升。”三季报的数据也的确作证了房企财务成本上升的趋势。138家上市房企今年前三季度的财务费用总和达411.53亿元,同比上升46.07%,其中包括万科A、中弘股份(000979.SZ)等五家房企的财务费用均超过了10亿元。另一方面,部分房企也在通过合作等方式出售资产,以提升现金比例。“因为调控压力仍然存在,所以未来房企之间的合作可能会更多,无论是股权合资还是组成联合体拿地,大家要抱团取暖。”上述上市房企销售业务负责人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