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银行IT解决方案领军者,业绩持续增长 犯罪嫌疑人指认用来牟利的二手衣物捐赠箱犯罪嫌疑人盗走的二手衣物 10月9日,天津警方通报称,有两名犯罪嫌疑人自行购买了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将其放在高档小区中,再将回收的衣物以废旧布料的形式变卖。此后,犯罪嫌疑人还曾盗窃其他衣物捐赠投放箱内的衣物变卖牟利。目前,两人已被警方刑拘。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网上有不少商家公开售卖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售卖时不需要买家出示资质证明。有商家坦言,来购买投放箱的人不少都将其用于行骗。对于设立在大街或小区内的二手衣物捐赠箱,律师认为,城管、物业公司应该承担审核准入的责任。 事件 衣物捐赠箱成“骗钱”工具 近年来,不少城市街头出现了写有“慈善公益”字样的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根据这些捐赠箱上的介绍,由市民捐献的衣物将被送给有需要的人士,这种避免浪费又能奉献爱心的方式获得不少人支持。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从中发现了“商机”,一种利用“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行骗的手段正在蔓延。 10月9日,天津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日前,天津大口屯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某村的废旧厂房内存放了大量旧衣物,怀疑是偷盗所得。对此,派出所民警立即到废旧厂房处,发现厂房内存放了大量的旧衣物。天津警方发布的照片显示,废旧厂房内堆积的衣物成了“小山”,“山顶”几乎可以碰到厂房的天花板。面对询问,两名当事男子均言语含糊、闪烁其词,于是民警先后将他们带回派出所进一步审查。 经查,两名男子系李某某和王某某。二人在上网时无意间看到了售卖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的信息,认为这是一条快速致富的路,便从网上购买了50个喷涂“环保公益”等字样的捐赠箱,分别放置在天津市的部分高档小区中,然后定期取走居民捐赠的旧衣物,再以废旧布料的形式变卖。 另据警方介绍,除自行购买衣物捐赠箱用来回收二手衣物以外,王某某等二人还驾车多次窜至市区居民小区内,盗窃其他慈善机构捐赠投放箱内的衣物,并存放到事先租用的废旧厂房伺机变卖。 目前,李某某和王某某因涉嫌盗窃已被天津宝坻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冒牌捐赠投放箱已全部被依法查扣。 调查 部分网店售卖捐赠箱不核实资质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在网上有不少商家公开售卖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一个箱子的价格在300元到600元不等。一名卖家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公司生产的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可以根据买家的需要定制文字。他发来的样品照片中,捐赠箱上写有“爱心奉献、公益环保”等字样。在捐赠箱的侧面还印着旧衣物回收流程,注明对于符合条件的衣物将被用于慈善等活动。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些照片中的样品形制与天津警方此次公开的用于欺骗爱心人士的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非常相似。 该卖家表示,一个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大约可以收集到100斤衣物,“刚开始,你可以等两天去收衣服,然后根据数量多少,决定后续多长时间去回收。”他表示,这两年来定制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的买家明显变多了,“今年大约卖出去1000多个吧。” 卖家称,购买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不需要买家提供任何证件,个人也可以大量购买,只需要付款后沟通并支付运费即可。 对于一些人以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行骗的情况,该卖家称,他了解到网上有人宣传过这类新骗术,表面上是在街头摆放捐赠箱,实际是将老百姓捐赠的衣物贩卖牟利。卖家坦言,据他了解,来买这些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的人,很多都是用来骗钱的。 另一名商家表示,他家生产的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定制生产,“想要多少要多少,就是量大的话,运费会多一些。买这个不需要啥证件,付款就行。” 律师 衣物捐赠箱应由慈善组织定制 一位曾参与衣物回收捐赠项目的公益组织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捐赠衣物对于爱心人士来说是个简单的善举,但在捐赠之后的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大量的难题。“并不是什么样的衣物都能用于慈善事业,比如破损严重的衣物、有血迹的衣物等等,都不能送给被捐赠者。因此,衣物的分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只能人工进行,仅分拣的成本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介绍,王某某与李某某在小区内放置虚假的衣物捐赠箱,谎称回收,实际却自行贩卖牟利,涉嫌构成诈骗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韩骁说,对于网上售卖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的商家,对买家的身份、购买目的没有审核,买家利用这些购买的捐赠投放箱行骗,侵害了小区业主合法利益。他认为,网上商家是否需负责任,要看其是否有私人定制、销售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的资质。 韩骁认为,二手衣物捐赠有公益的属性,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赠予,因此要受到《慈善法》的约束。那么二手衣物捐赠箱应由经过审核批准的慈善组织来定制使用,他人不能私自定制。 对于设立在大街或小区内的二手衣物捐赠箱,韩骁说,城管、物业公司应该承担审核准入的责任。如果确实为真实的公益慈善组织所放置,出现违法行为,城管、物业不需承担责任。但如果是假冒的公益组织或个人在大街、小区内放置虚假的二手衣物捐赠箱,以此牟利,城管、小区物业未经审核允许其设置或进入,发生违法行为,城管、小区物业需承担法律责任,被欺骗市民、业主可向城管、物业追责。 文/本报记者 屈畅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随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行业的标的公司更容易有“讲故事”的题材,企业本身发展也较快,上市公司并购这类标的更容易通过监管层的批复。 曲沃县最正规信用最好的配资公司
11月3日,“郑州银行杯”郑州国际马拉松将正式开跑。 山东德州奥凯外汇配资
云南白药声明,氨甲环酸是广泛运用于功效牙膏中的一种常用成分,目前国内外多种功效牙膏都使用了此成分。10月23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某大型超市发现,除云南白药牙膏成分中含氨甲环酸外,片仔癀、冷酸灵等部分产品也含有凝血酸等成分。对此,专业人士看法不一。北京某三甲医院血液临检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氨甲环酸是一种处方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止血治疗,且部分人士内服氨甲环酸至一定剂量,对身体有刺激作用。与此同时,也有美容业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氨甲环酸除止血功能外,还可以抑制色素沉着,有美白功能。在许多美容产品中,已是常见成分。但上述专家也表示,目前从牙膏产品的各项标准看,虽然对氨甲环酸、凝血酸、传明酸等均无禁用,但作为一种含处方药成分的产品,也应明确是否按照处方药的相关规定,进行处方开具,并予以剂量上明确。中国证券报记者查询《GB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规范》、《QB/T2966-2014功效型牙膏》以及《GB8372牙膏》等牙膏类行业标准发现,氨甲环酸均不在上述标准的禁用范围之列。云南白药还称,其牙膏产品功效成分进行过大量、完整的药效学、毒理学以及临床试验,确保安全性和良好效果。牙膏贡献营收约占一成八作为公司明星产品,云南白药牙膏近年来为公司创造不菲营收。云南白药总经理尹品耀在2017年6月表示,白药牙膏年销售收入逾40亿元。云南白药2017年年报则显示,主要负责运营云南白药牙膏产品的公司健康产品事业部营业收入达43.61亿元,约占公司当年营收的18%。与此同时,云南白药的牙膏还逐步向全球化迈进。今年5月,云南白药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牙膏全球化还有一定过程,功效型牙膏目前在台湾、东南亚等地反响较好。对此,许多机构也纷纷予以肯定。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贺菊颖表示,上半年,云南白药健康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3.50亿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9.63亿元,同比增长4%。截至今年5月,核心产品牙膏的市场份额再度提升至18.1%,同比增长11%,位列第二。光大证券分析师林小伟则认为,未来随着细分市场的开拓和产能瓶颈的解决,白药牙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目前,云南白药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股票处于停牌中。某券商投行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有较为充分的时间应对处理,氨甲环酸成分争议或对复牌后的股价影响不大。但作为贡献大量营收的明星产品,公司应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对相关质疑点释疑澄清。近来,上市公司明星产品受质疑不止云南白药一例,如海天味业也陷入酱油蛋白质成分标示问题。公司此前公告称,10月13日起,媒体上出现了涉及海天产品的新闻报道称:2017年1月份生产的一瓶海天500ml生抽酱油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NRV%计算有误,标识与实际检测结果不符合。对此,海天味业于10月15日晚公告回应,相关标示值低于计算值并不构成产品品质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10月15日当天,海天味业股票跌幅达3.98%。 油价升温,各家石油公司勘探开采力度随之加大,油服行业也重拾信心,行业拐点逐步清晰,油服行业公司三季报盈利能力明显增强。*ST油服昨日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40亿元,实现扣非后净利润203.3万元。这预示公司已经进入盈亏平衡的状态。2016年、2017年,公司分别巨亏161.15亿元和105.83亿元。相对于*ST油服的扭亏为盈,通源石油、杰瑞股份等油服行业公司则实现业绩大幅增长。通源石油前三季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846.07%;杰瑞股份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643.60%。杰瑞股份同时预计,公司2018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幅度在680%至730%,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国内外油田服务市场复苏,市场对于钻完井设备、油田技术服务等业务需求增加,公司各产品线订单增加,经营业绩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