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在2019年年初以来的市场急涨行情中,市场资金对于ETF产品的布局,经历了震荡与反复,但是整体配置上保持了较高的热情。具体看,一月份至春节前,市场出现复苏势头,市场资金特别是机构资金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在ETF产品上的流入态势;春节后的急涨行情中,ETF配置资金出现分化,低位配置资金有获利了结需求,赎回现象较多,还有部分配置资金转战主动权益产品投资,跟进资金则两边下注,部分资金配置主动权益,另一部分资金配置被动投资。而近期,市场进入高位震荡区间,主动权益部分资金回流ETF产品,市场增量资金为规避风险,也选择配置指数型产品。 在帝亚吉欧旗下200多个全球和本土的奢侈品牌中,有22个是全球顶级烈酒品牌。 而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对自身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客户日益增加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加大了对信息化的投资以保持服务效率,银行业IT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IDC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为1,01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如下图2: 李小加:中国作为一个大宗商品的进口国,我们应该要有一定的定价权。过去我们长时间定价权旁落。定价权最核心的内容是现货市场的定价权、在哪个交易所定价。比如在有色金属上,全世界99%的定价都是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价格,它又是完全开放的,所以大家都去伦敦金属交易所做对冲。因此,如果要实现一定的定价权,就要能够做风险对冲,内地期货交易所就需要把门打得更开一些,如果只开一条缝,很多大户进不去,就无法实现交易和定价。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即使门开得很大,仍然会有许多国际参与者因无法适应中国特色的市场结构,不能或者不愿意进来。 近来的“反馈意见”越来越直接了。从要求申请人“调减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金额”这一类的毫不留情,到追问“是否存在过度融资”这样的知微见著,表达出监管对再融资中“多要了几千万元”和可能造成募集资金长期闲置的“过度融资”情况的容忍度,已经近乎极限。请挤干“水分”今年,一家汽车制造类公司的做法有点儿特别: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公司募集资金额直接比募投项目需要额“多要了”5000万元。在该公司披露的《关于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的回复(修订稿)》中,监管发现,该募投项目拟使用募资金额为9.16亿元,却提出9.66亿元的募资总额,募集资金超过募投项目需要量。而回查该公司的定增预案,记者看到,公司募投项目两个: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项目、新能源汽车关键零件转型升级技改项目,这两个项目投资总额9.99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9.16亿元。于是,在反馈意见中,监管毫不留情地指出:“请申请人根据募投项目需要量,调减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金额。”随后,该公司将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调整为不超过9.16亿元。监管责成上市公司“调减”募资以挤干募资账本中“水分”的情况,还出现在新疆一家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定增准备工作告知函中。监管层是这样说的:“请申请人落实调减补充流动资金3.13亿元事项并明确说明:是否会将本次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本次募集资金的最终规模。”随后,公司宣布调减补充流动资金金额3.13亿元,调减后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的最终规模为不超过6.54亿元(含本数)。回查定增预案,该公司系将原计划的补充流动资金全部减除。向“期货式”项目说“不” 其中,以涉企收费为重点,深入整治违法违规价费行为;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专项治理。依法整治“红顶中介”,坚决纠正变相审批及违规收费、加重企业负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