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品牌文化遗产(中国)促进中心

首  页  |  中心简介  |  新闻动态  |  遗产知识  |  法律法规  |  科研与实践  |  在线互动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理论前沿

品牌动态

“路宝”汽车
“比亚迪”汽车
“习酒”
“口子窖”酒
“景芝”酒业
“通化”葡萄酒
“远航九江”酒
“北大仓”酒业
“竹叶青”茶
“天方茶业”
“茗山生态茶”
“怡清源”牌
润思茶产品
“凤牌”滇红茶
“巴南银针”茶
“新安源”牌茶
“花秋牌”茶
“漕溪”黄山毛峰
“松萝山牌”茶产品
“海堤”牌乌龙茶
“天福”茶叶
“狮峰”茶
“徽六”牌六安瓜片

友情链接

WBCHC
WoBraCH P&D Found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


 

“黄鹤楼”品牌创新发展纪实之综述篇——创新成就品牌 科技彰显特色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郑珂 发布日:2010-05-27 11:10:36
【字体: 】‖ 阅读(0) ‖ 打印收藏推荐 关闭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文人雅士的诗文为黄鹤楼增添了浓浓的历史文化韵味。如今,坐落于长江之滨的黄鹤楼已经成为湖北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
    1928年,以“黄鹤楼”命名的卷烟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制造厂正式生产。此后,“黄鹤楼”卷烟几经沉浮。1996年,“黄鹤楼”定位高端市场,全新上市;2002年,“黄鹤楼”销量为3.47万箱;2009年,“黄鹤楼”销量达到48.84万箱。如今,“黄鹤楼”已经成为湖北卷烟工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黄鹤楼”缘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呢?
    “创新是企业和品牌由弱变强的根本途径。”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明权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品类创新——淡雅香开辟“蓝海”

    2008年6月,在行业中式卷烟品类构建与创新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通过自主创新形成的“黄鹤楼”淡雅香产品风格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中式卷烟品类构建和创新具有奠基性意义。至此,淡雅香与清香、浓香一起构成了中式卷烟的重要品类。
    新品类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湖北中烟人一直以来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
    回顾发展历程,湖北中烟也曾走过弯路。“过去我们投入较多资源,仿照畅销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产品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却受到冷落。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个性和特色不明显,品牌效应未凸显。”彭明权坦言。
    在烟草行业加快推进以市场为取向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卷烟品牌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走出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泥沼?湖北中烟另辟蹊径,独创淡雅香品类,开辟“蓝海”,走上了差异化竞争之路。
    “市场就是实验室。”湖北中烟市场部副部长戚新平说。湖北中烟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后发现:如今消费者的品位在提高,健康意识在增强。消费者不再只追求感官的满足,更追求一种价值的认同、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体验。基于此,他们将新品类特质定位为“危害相对小一点,焦油量相对低一点,喉部舒适性相对好一点”。
    创新品类既要把握市场消费趋势,还应利用自身优势,彰显特色。
    湖北神农架一带,生长着多种珍稀本草植物。另外,这里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十分适合烟叶生长,是原生态烟叶的绝佳产地。
    武汉科研机构众多,高等学府林立;武汉卷烟厂拥有许多传统工艺,还有一批资深配方师、工艺师。这为新品类的研发提供了智力保障。
    于是,一个综合优势力量的创新计划诞生了:创建外向型技术创新平台,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原生态烟叶、天然本草香精香料和功能型嘴棒等方面下功夫,集成核心技术,创造中式卷烟新品类。

原料创新——原生态回归本香

    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本草文化。在荆楚大地上,“医圣”李时珍、“茶圣”陆羽留下了珍贵的本草植物研究典籍,使得本草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
    湖北中烟人在创新中把目光投向了本草文化。
    神农架位于湖北境内的大巴山系与武当山系之间。这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种丰富,有“天然植物宝库”之称。“黄鹤楼”卷烟的主要原料“金神农”烟叶就诞生于此。
    2008年12月,“金神农”烟叶发展方向暨风格特色论证会在武汉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金神农”烟叶香气清甜飘逸,烟气醇和细腻,作为卷烟品类构建与创新的核心原料之一,特色明显,定位准确,符合中式卷烟发展方向。
    和神农架隔江相望的是有“中国硒都”之称的湖北恩施。这里生长着淡雅香品类原料体系中的另外一种原料——“清江源”富硒烟叶。由于该地区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硒,所出产烟叶中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烟叶对硒的吸附率在20%以上,天然有机硒能降低烟叶焦油量和焦油中的自由基浓度,有效减少卷烟危害。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湖北中烟重要的烟叶基地。”湖北中烟技术中心原料研究所所长杨林波介绍。
    在神农架,有一条小河名叫“香溪”。香溪源头,大片野生菊花遍地开放。这种菊花就是神农香菊,是上佳香料。从神农香菊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构成了“黄鹤楼”淡雅香的基础。
    “神农香菊中的活性成分可明显改善喉部舒适性。”黄鹤楼科技园香精香料研究所研究员王娜告诉记者,“‘黄鹤楼’采用的香料,90%是从神农架地区天然本草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与化学合成香精相比,天然香料更能与烟草本香协调,且没有副作用。”
    黄鹤楼科技园的研究人员利用从神农香菊、矮地茶等植物中提炼出的数百种天然单体香精,形成了“黄鹤楼”卷烟独特的香气。

科技创新——“孵化器”打造品牌

    这里设施先进,是技术创新的平台;这里人才济济,是打造品牌的“孵化器”;这里机制合理,是科研人员实现价值的舞台……这里就是黄鹤楼科技园。
    实现“卷烟上水平”,技术创新是关键条件之一。湖北中烟人深知: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2003年,湖北中烟按照“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研发手段、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的要求,在武汉市金银湖生态区建立黄鹤楼科技园。目前,占地78亩的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天然本草香料研究所、产品设计研究所、品牌文化研究所、天然植物烟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等10多个专业研究机构和一个行业重点实验室相继在这里落户。科技园吸引来自化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2400多名专家,常年在这里开展技术研究。
    2009年11月,湖北中烟《神农架特有植物神农香菊物质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荣获2009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12月,《“黄鹤楼”品牌产品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0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技术创新如同“黄鹤楼”的“飞翔之翼”,引领着“黄鹤楼”的发展,而这个“飞翔之翼”则是湖北中烟以黄鹤楼科技园为平台、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打造的。
    近年来,黄鹤楼科技园已经与郑州研究院、国家级生理生化研究基地、李时珍研究会、华中科技大学等40多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加强新原料、新材料、新工艺等核心技术研究,在原生态烟叶、天然本草香精香料、增香减害型薄片、个性化嘴棒等领域研究科技项目2225项,累计取得213项科研成果,共有149项研究成果在“黄鹤楼”品牌的产品中顺利转化应用。目前,黄鹤楼科技园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管相结合的外向型创新体系。
    “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大海,是因为汇聚了涓涓细流,容纳了八方来水。”彭明权意味深长地说,“黄鹤楼科技园所搭建的平台,推动了一批批核心技术不断涌现,为淡雅香品类的构建提供了全面扎实的技术支撑。”

文化创新——楚文化展露内涵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始建于公元223年的黄鹤楼,见证了荆楚大地的百代兴衰,承载着千百年间的人文情怀,蕴含着楚地雅士文化的精魂。
    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才是有竞争力的品牌。品牌的竞争最重要的是品牌文化的竞争,湖北中烟深明此道。
    近年来,湖北中烟深入挖掘“黄鹤楼”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将千年名楼蕴含的深刻人文精神作为品牌文化的注解。
    在产品设计上,“黄鹤楼”运用现代的创新理念,把雅士文化内涵融入到“黄鹤楼”的烟标设计中,在每一个规格的产品中都注入经典的文化元素,突出其怀旧、浪漫、唯美、简约的风格。
    20世纪初,英美烟草公司垄断着整个华中、华南的卷烟市场。本着振兴民族工业的初衷,简氏兄弟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6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汉口设立分公司,这就是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的前身。简氏兄弟聘玻利维亚籍烟草配方师首创“南洋烟魁壹号”,欲与“洋烟”一争高下。
    2004年,湖北中烟以这一传统配方为基础,研制了“黄鹤楼”(1916), 奠定了“黄鹤楼”中式卷烟经典品牌的地位,在构建中式卷烟的探索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黄鹤楼”(1916)的烟标设计,采用棕黄色的怀旧色调,将传统纹饰点缀在烟标周围,将展翅的黄鹤分布于四角,将极富荆楚韵味的装饰线条置于品牌名称之下。烟标设计中还加入了简氏兄弟头像这一元素,暗示了湖北卷烟工业的渊源。
    创新成就品牌,科技彰显特色。湖北中烟从满足消费者更新、更高的需求出发,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完成了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TOP 

上一篇:兔年新春致辞
下一篇:打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攻坚战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下载中心 |  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世界品牌文化遗产(中国)发展促进中心
地址:光华路15号院1号楼泰达时代中心4层 邮编:100026 联系电话:010-65811839 传真:010-65811839-812 技术支持:010-6581183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