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品牌文化遗产(中国)促进中心

首  页  |  中心简介  |  新闻动态  |  遗产知识  |  法律法规  |  科研与实践  |  在线互动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理论前沿

品牌动态

“路宝”汽车
“比亚迪”汽车
“习酒”
“口子窖”酒
“景芝”酒业
“通化”葡萄酒
“远航九江”酒
“北大仓”酒业
“竹叶青”茶
“天方茶业”
“茗山生态茶”
“怡清源”牌
润思茶产品
“凤牌”滇红茶
“巴南银针”茶
“新安源”牌茶
“花秋牌”茶
“漕溪”黄山毛峰
“松萝山牌”茶产品
“海堤”牌乌龙茶
“天福”茶叶
“狮峰”茶
“徽六”牌六安瓜片

友情链接

WBCHC
WoBraCH P&D Found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


 

茅台:如何经营品牌?
来源:品牌中国网 作者:王新业 发布日:2010-05-20 15:38:50
【字体: 】‖ 阅读(0) ‖ 打印收藏推荐 关闭
 

    茅台的定位在于利润率高、有发展空间的高档白酒市场。并紧紧抓住高端客户,在高端市场进行细分,占领高端市场这一利润大、竞争相对较弱的市场,获得最大的效益。

    传统文化优势是特色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代企业在崇尚现代主流文化的同时,愈来愈注重传统优秀文化对企业的感染和渗透作用。特色经济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早在2009年8月6日,贵州茅台的业绩报告就显示,上半年茅台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24.6%。这份业绩报告也是因为从当年8月1日开始,白酒消费税新规定正式实施的敏感时期发布的。如何应对沱牌、五粮液等同行的提价策略,这是消费者对百年茅台品牌的期许和关注。而这种期许和关注正是茅台生命力的体现。

    茅台酒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高贵品质和独具魅力,更在于它积淀、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品牌能量。这也充分证明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影响下的白酒品牌价值取向,迎合了国人“酒是陈的香”的传统消费理念。

    从文化积淀成长

    茅台的成长历史,无异于步入一条纵贯古今的酿酒长河,浩浩荡荡,源远流长。据传,大禹治水时的赤水河土著居民——濮人即善于酿酒。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还曾用过赤水河流域濮人的佳酿为将士驱寒壮胆。而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中明确记载,公元前135年,鄱阳令唐蒙出使南越,在禹州(今广州),吃到了后来被汉武帝称其“甘美之”的赤水河名酒“枸酱”,一问,才知是从“黔来”,后唐蒙奉旨拓夷道,曾绕道仁怀取“枸酱”献武帝刘彻,武帝龙心大悦。清代著名诗人郑珍在《贵阳秋感》中曾写道:“枸酱乃从益部来”(茅台旧时曾称益镇)。

    到了唐宋时期,仁怀地区劳动人民已能酿制闻名全国的大曲酒。北宋诗人黄庭坚在往广西宣州赴任途中喝酒后,发出了“殊可饮”的赞叹。元、明两朝,茅台地区已在杨柳湾一带建立了正规的酿酒作坊。

    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因此,有人把这一带誉之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县茅台村酿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所以茅台酒是以产地而得名。

    茅台村开设正规酒坊,根据茅台村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邬氏家族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始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不过,茅台最早的酒坊名称,是大和烧房。这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户名单有大和酒坊名称而获得的。

    茅台酒开始真正兴旺是从清代开始的,这与康乾年间,开修赤水河,茅台镇成为川盐连黔的集散地有很大关系。到嘉庆道光年间,制作茅台酒的烧房已发展到不下20余家-全球品牌网-。当时,各地最为赚钱的行业是大盐号,由于盐业的兴隆,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正如诗云:“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

    在当时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已基本形成,而且生产规模不小,清道光《遵义府志》相《田居既室录》说:“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梁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日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这时,茅台的制酒工艺已经基本定型。康熙四十二年(1704年),“茅春”、“茅台烧春”、“回沙茅台”,已很有名气。清咸丰《黔语》有载:“茅台村隶仁怀县,滨河人士善酿,名茅台春,极清洌。”嘉庆道光年间,制作茅台酒的烧房已不下20家。清道光年间《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到1840年左右,茅台酒的年产量已达170吨。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代表团的茅台使评委为其酒香味美而折服,荣膺金奖。至此,茅台酒声名鹊起。

    品质制胜法则

    茅台一直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范,也是这种独特的香型白酒的最高代表,茅台也因为这种绝世无双的酱香工艺而登上了中国白酒的神坛。茅台作为高度专一化的高端品牌,所有的品质口味与神韵联想都是建立在独特的酱香工艺上的。正是茅台酒独特的地域气候条件,独特的酿制工艺和独特的口感造,这种稀缺的独特是支撑茅台酒巨大品牌价值的基础。

    当然,凭借茅台酒品牌,自身固然可以拉动更多的新品牌,可以将产业延伸到其他领域,但是,承载力毕竟是有限度的,操作不好,将会使自身品牌受到伤害,使品牌贬值,动摇根本。而借助茅台镇品牌,却可以承载更多的白酒品牌而不会伤害茅台酒。尽管这与直接由茅台酒品牌延伸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否认都是好酒,因为是茅台镇酿造出来的。

    既然是国酒,就不仅仅是百年品牌,而应当是千年、万年品牌。因此,茅台就更应当充分展示其第一酒镇的气势与魅力;既然有百年古老的酒文化底蕴,就应当充分发掘和展示其神秘的古韵。对于茅台来说,拥有的不仅仅是国酒茅台一个驰名品牌,还有茅台镇这样一个同样价值无量的品牌。那么,为了永续利用,为了使国酒和茅台镇相得益彰,彼此映衬,就不仅仅需要把茅台酒包装好宣传好,还应该把茅台镇也包装好宣传好,使茅台镇不仅仅在内涵上,而且在外观上有一个卓越的令人心动的形象,使之表里一体,魅力尽显。

    如果都对茅台镇的品牌价值,对茅台镇与茅台酒的辩证关系有了统一认识,那就应当根据茅台镇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商业功能进行形象定位,就应该按照新的定位来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把一个孕育出驰名世界的中国第一白酒品牌、文化底蕴深厚、令人心驰神往的茅台镇漂漂亮亮地包装出来。这种包装当然要投入巨大财力,但这如同做一个优秀的、市场潜力巨大的产品,如同进行一项千秋万代为子孙谋福利的系统工程,最终,必将收到不可限量的全方位的回报。

    好心态决定高市场

    一直以来,茅台都用一个“四维型”的品牌架构其品牌发展,依次是:茅台酒系列、茅台啤酒系列、茅台红酒系列、特许经营系列。四个系列既可收——收缩品牌或产品线,也可散——每个系列之下或之上,均可延伸、发散出若干品牌和品种,最终将形成一个呈几何级核裂变的品牌巨人。一条以“茅台”为原点,延伸出茅台液、茅台醇等系列;一条以“贵州”为圆心,发散出贵州王、贵州液、老贵州等品牌以促使茅台酒网络基本覆盖到全国各地。这样“国酒”的品牌概念就得到了消费者的首肯。因为,当一个公司品牌由高端产品向中低端产品延伸,采用同一品牌时尤其要在意品牌背后的内涵。当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主要是产品品牌时,由高档向低档延伸往往会损害品牌价值。
    茅台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一个中国名酒的形象,因此其品牌效应是毋庸置疑的。茅台的定位在于利润率高、有发展空间的高档白酒市场。并紧紧抓住高端客户,在高端市场进行细分,占领高端市场这一利润大、竞争相对较弱的市场,获得更大的效益,而不追求产量与销售额上的地位。同时,茅台的发展战略集中聚焦于高端市场,资源的投入相对集中,在原有品牌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并利用其高端市场的细分策略,通过不同度数产品及年份酒产品牢牢在高端市场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另外,茅台对子品牌及战略品牌的要求特别高,不是有钱有关系就能够做,它的风格是实效性做市场。茅台的布局其实很简单也很明显,不需要太多子品牌和战略品牌来一轰而上到市场上。比如,前几年茅台王子酒在市场上没有获得很大的成功,茅台酒马上摆好心态,重新调整营销策略,在调整策略和包装后,重新活跃在市场上。

    在贵州市场,茅台2006年的销售额突破8亿元,约占到茅台酒整体销售的15%。五粮液自然不愿放弃贵州这个白酒消费大市场,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对贵州市场的投入。而作为五粮液核心市场之一的四川、江苏、上海、中原、华北、华南、东北等区域,茅台也没有松懈,它以“健康”作为战略出发点,站在培育消费群体和逐渐滲透市场竞争的角度,表现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尽管目前不具备让竞争对手挪位的优势,但竞争力明显凸现。比如在河南、广西、山东、上海等市场,茅台就有很明显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在政界、军队等高端渠道上,显然“茅台”有绝对的话语权。

    按照马斯洛需求的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了安全、温饱、健康之后,更多的是追求价值感。白酒本身是一种精神性产品,即对品牌的精神认同大于对产品的物理需求。随着高端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低价位、低品牌价值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们需要一些能够跟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相协调一致的白酒品牌来装点生活,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建立并维护自身的身份、地位、品味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品牌在心理上的“突破”去建立这样的价值与附加值。国酒茅台亦然如此。

 


^TOP 

上一篇:兔年新春致辞
下一篇:思行致远 淡雅飘香——湖北中烟“思行”服务品牌发展纪实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下载中心 |  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世界品牌文化遗产(中国)发展促进中心
地址:光华路15号院1号楼泰达时代中心4层 邮编:100026 联系电话:010-65811839 传真:010-65811839-812 技术支持:010-6581183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