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品牌文化遗产(中国)促进中心

首  页  |  中心简介  |  新闻动态  |  遗产知识  |  法律法规  |  科研与实践  |  在线互动

遗产知识

品牌文化遗产
其他世界遗产
遗产案例

品牌动态

“路宝”汽车
“比亚迪”汽车
“习酒”
“口子窖”酒
“景芝”酒业
“通化”葡萄酒
“远航九江”酒
“北大仓”酒业
“竹叶青”茶
“天方茶业”
“茗山生态茶”
“怡清源”牌
润思茶产品
“凤牌”滇红茶
“巴南银针”茶
“新安源”牌茶
“花秋牌”茶
“漕溪”黄山毛峰
“松萝山牌”茶产品
“海堤”牌乌龙茶
“天福”茶叶
“狮峰”茶
“徽六”牌六安瓜片

友情链接

WBCHC
WoBraCH P&D Found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


 

“洛阳工业区”能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布日:2010-05-04 09:25:58
【字体: 】‖ 阅读(0) ‖ 打印收藏推荐 关闭
 

    前不久,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组常务副组长杨晋毅在网上发布的一则帖子《洛阳网民保护洛阳工业区文化遗产宣言》,在当地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引起当地政府和市民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洛阳市有关领导对此专门做出批示,表示应尽快出台相关措施,保留这些见证了洛阳乃至中国工业发展进程的历史遗产。

    “洛阳工业区”被认为是优秀工业遗产

    河南科技大学杨晋毅老师说:自1968年以来,世界上已经有40多处工业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我国尚无一处。中国有必要尽快选取优秀的工业遗产的最典型代表,争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据杨晋毅介绍:河南科技大学作为综合实力名列河南省前几名的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组多次承担国家和省里社科重大项目。研究小组成员对文化遗产保护非常有兴趣,因此在1985年开始进行有关的研究,如今已经完成了多项课题。 

    1997年,承担河南省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研究;2003年,承担国家文物局项目洛阳市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研究;2005年完成研究报告,引起国家文物局领导高度重视;2006年,承担河南省文物局项目洛阳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当年完成了研究报告。 

    洛阳工业区工业遗产研究报告认为,根据有关大学文化遗产研究组长达十几年的深入调研,洛阳工业区就是举世罕见的有重大价值的优秀工业区,深感工业区价值巨大。 

    杨晋毅说:“我们大都在洛阳工业区长大,对这片土地非常熟悉和热爱。建设带有这么多文化符号,规划如此整齐、雄伟壮阔的工业建筑,我国除了洛阳没有第二处,洛阳工业区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亮点。” 

    “一五”期间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 

    洛阳工业区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的重点工业区。“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助中国的奠定中国工业基础的156个项目中,有6项安排在洛阳工业区,是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一五”时期中国建设的8个重点工业城市中,洛阳工业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完美,被誉为“洛阳模式”,公认为是当时中国工业区最好的规划,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名气。 

    长约6公里的建设路贯穿洛阳市工业区的东西,沿路排列着四个重点项目。其中,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生产的拖拉机和推土机,长期占有中国拖拉机保有量(按标准台计算)的50%以上,承担着中国60%机耕地的耕种作业量。 

    矿山机器制造厂生产的矿山用大型提升机、洗煤厂用大型洗选设备和钢厂用冷轧管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 

    轴承厂生产的精密轴承和超大型轴承,装备了包括“神五”、“神六”在内的几乎所有国防尖端设备。铜加工厂生产的特种材料,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兵器、舰船、通信等国防领域。 

    同是156个项目之一的河南柴油机厂生产的轻型高速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在1960-1980年期间,曾经装备了中国海军90%以上的高速炮艇、鱼雷快艇、轻型护卫舰和海岸巡逻艇。 

    西苑路是洛阳市工业区主干道之一。沿西苑路排列与工业区主要工厂配套的河南科技大学(中国农机工业教育中心)、中国拖拉机研究所、中国耐火材料研究院、中国农机工厂设计院(原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船舶材料研究所,以及中国轴承研究所等,其主楼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 

    它们与建设路上的四个工厂大门与厂部大楼正面相对,遥相呼应,形成了洛阳工业区雄伟磅礴的整体面貌。 

    忽视与毁坏遗产的现象仍在持续     最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洛阳工业区巨大的文化与历史价值没有被人们认识与理解,对洛阳工业区伟大文化遗产的破坏与损毁一直没有间断。 

 

    特别是今年年初,西苑路绿化带1496棵法国梧桐,其中有1141棵,除树梢以外的大部分枝干被全部砍光,不仅美丽的城市景观被基本毁灭,其更新空气、消除有害气体、过滤粉尘、降噪消音的环保功能也基本消失。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这种破坏就开始了,现在仍在继续:建设路上,洛阳矿山厂、轴承厂的厂部大楼被改建;西苑路中国耐火材料研究院大楼面墙进行“现代化改造”,洛阳矿山厂门前广场西侧,连续建造了两座体量巨大的新建筑,广场原有风貌被严重破坏。 

    构成洛阳工业区伟大遗产的,还包括有代表性的几个居民生活区:2号、5号、10号、11号等街坊。它们均是1950年代建设,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洛阳工业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1980年以来,洛阳工业区在“一五”时期建设的36个街坊,大部分已经改造重建,较完整保存原貌的街坊已经不多。从目前情况看,这几个街坊,特别是五号街坊,想要完整保存下来,困难极大。 

    目前保持上世纪50年代原貌的街坊还有:2号街坊、5号街坊、10号街坊、11号街坊等。这几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街坊的生存,依然面临非常严峻的局面,特别是5号街坊,已经处在危机中。

    为此,洛阳市民决定在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的保护措施之前,临时担当起保卫洛阳工业区文化遗产的历史任务,并自发成立了“洛阳网民保护洛阳工业区文化遗产小组”,通过网络发表宣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保护与发展如何平衡 

    中国第一拖拉机厂一位老职工充满感情地说:我的家就在“一拖”的后面,站在院里就可以看到“一拖”的建筑。回老家时,建设路或中州路是两条必经之地。但我更愿意从建设路走,因为可以看到“一拖”古朴的厂大门和大门南边矗立的毛主席像,看看矿山厂的大楼,很过瘾。 

    一位市民说:这些工业文化遗产代表了洛阳曾经辉煌的工业历史,也是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见证和文化之脉。 

    还有群众表示:工业文化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区文化遗产。 

    洛阳市民纷纷表示:这些工业区文化遗产是洛阳独具特色的东西,记载着父辈的青春岁月,应该得到保护! 

    但也有群众表示出了质疑: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现代工业城市,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冲突,比如土地问题、规划问题等等。建议建设“洛阳工业文化遗产博物馆”,让保护和开发建设并行不悖。 

    现年51岁的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组组长杨茹萍说:“洛阳工业区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友好交往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典型范例之一,应该积极探索、研究将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可能性。” 

    在洛阳市西工区残联工作的符雪松也认为:保护这样的工业文化遗产,不仅是洛阳的历史财富,也是新中国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其价值不可估量!他还建议,对几个一五时期的部分厂房保持原貌,保留过去的一些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和老机床老设备,并以此制造新的旅游项目。 

    记载50年的工业发展史 

    从小在洛阳长大,现在深圳工作的刘老师说:“非常赞同保护洛阳工业区文化遗产。上世纪50年代末,我的父亲就是以技术员的身份从遥远的吉林‘一汽’奉命调入洛阳的,喝洛河水,住简易工棚,同祖国各地的几万名工程基建兵一起,用磨满厚茧的双手盖了工业大厂房,建起了洛阳轴承厂,一干就是30多年。” 

    “从唐以后衰落一千多年的洛阳,正是在50年前成为工业重镇后才重新崛起,走到了今日的辉煌。没有50年来的工业发展,就没有今日的洛阳。洛阳人应该把50年来的成果盘点一下,评估一下,把那些能够反映中国和洛阳工业历史的建筑、设备列入保护范围保存下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其价值。”洛阳一位市民如是说。

    曾在一拖工作近30年、后曾任洛阳市委书记的王德忱,已经81岁高龄,王老回忆起那段岁月,依然记忆犹新。他说:“'一拖'的厂房从1955年10月开始建,1959年11月全部建成。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拉开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序幕。还有洛阳轴承厂、矿山机械厂、铜加工厂、耐火材料厂这些重点建设的厂子都起来了,推动了洛阳工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没有这批工厂,就没有今天的洛阳。” 

    中国古都学会一位专家也指出:洛阳不仅以“九朝古都”名满九州大地,涧西的洛阳工业区也以重要的“社会主义工业基地”彪炳史册。两者对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保护工业区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洛阳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保护需要政府的积极支持 

    洛阳市民田瑞娟建议:洛阳工业区要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有点有面地去做。保护和升级改造、开发利用结合,在详尽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保留、做强做大一部分工业企业,开发利用(旅游是其中一方面)一部分企业。 

    还有许多洛阳市民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工业遗产能反映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应把民众和专家认可的标志性、有特色的东西留下。 

    谈到洛阳工业区文化遗产保护的理想状态,杨晋毅老师说:希望洛阳市的领导尽快启动有关保护工作,召开公开、透明的听证会,听取百姓建议,制定保护规划,抢救这些珍贵遗产。 

    杨晋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5月15日下午,我和杨茹萍老师应邀到涧西区政府,与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对工业区的保护,区政府的态度是非常积极主动的。我们看到了区长的批文,我们深受鼓舞。” 

    杨茹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应有关领导的要求,我们起草的有关洛阳工业区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已经上报涧西区有关领导。” 


^TOP 

下一篇:振兴民族品牌 保护酒文化遗产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下载中心 |  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世界品牌文化遗产(中国)发展促进中心
地址:光华路15号院1号楼泰达时代中心4层 邮编:100026 联系电话:010-65811839 传真:010-65811839-812 技术支持:010-65811839-816